购彩APP下载娱乐-购彩APP下载软件
中新网张家界6月30日电 (张雪盈)品白族三道茶,赏霸王鞭、仗鼓舞等民俗表演……6月30日,在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游客服务中心,一群白族姑娘为远道而来的“乡村振兴看湖南”——2023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活动采访团,展示源自云南大理的白族民俗风情。
白族扎染产品展示。 杨华峰 摄
距离桑植县城19公里的合群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白族占总人口97%。现居白族村民多是700余年前从云南大理迁徙而来的后代。走进村内,田间秧苗翠绿,视线顺着层叠的水田上移,只见从前荒芜的山头已被花果覆盖,偶尔可见几只山羊在绿坡吃草,白墙黛瓦的村部静静矗立在众山合围间。
十年前,这里还是典型的贫困落后村。彼时,合群村仅修建有4公里道路,年轻人为摆脱“开门见山,出门爬坡”的困境多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从2013年起,合群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与产业建设,实现了水电路三通与24公里组道和产业路硬化,人均收入从2011年底的980元增长至2021年的1.8万元,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模样。
合群村还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自然禀赋,建立了产业基地——山下以优质稻、油菜为主的1000亩粮油种植基地;山坡以黄桃和丑柑为主的1500亩果蔬基地;山沟以2000只黑山羊、1.5万只土鸡和良种母猪为主的特色养殖基地,形成了山上养羊子,山坡种果子,山下种稻子,老百姓有票子,游客来了有乐子的“五子登科”格局。
“脱贫攻坚是为乡村振兴打基础、做铺垫。”在合群村党支部书记钟白玉看来,村子摆脱贫困落后只是第一步,如何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进一步提升村民获得感与幸福感才是关键。于是,她将目光投向村内流传数百年的白族文化。
白族民俗风情展示。 杨华峰 摄
2022年5月,钟白玉与村民代表赴合群村姊妹村——云南大理州喜洲镇周城村实地参观学习。通过沟通交流,周城村党总支书记张全金提议让从小受白族文化熏陶的女儿张丕和,前往合群村支援建设。一个月后,张丕和举家奔赴合群村,并带来白族扎染、乐舞等技艺。
三坊一照壁,四坊一天井。如今的合群村内,建筑形制统一、白族风情浓郁,踏入村子犹如走进云南大理。“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统一的民族风格建筑能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感,提升村民凝聚力与向心力。”张丕和介绍,照壁建筑原材料与施工工匠多选自云南,力求还原白族“原”味。
如何将民族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硬底气,是张丕和最常思考的问题。“大理周城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家家户户都会些扎染手艺,向游客出售扎染布料是当地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她认为,合群村也可将扎染技艺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变现”。
于是,张丕和成立了扎染工作室,以“指尖帮扶”的方式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目前已有20多名当地妇女“学以致用”,实现增收。为提升扎染产品的价值,她创新求变,将白族扎染、土家织锦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染成布,制成布鞋、布衣、耳饰、杯垫等手工艺品。
“留住传统手艺,就是延续白族文化、守住乡村的美好。”张丕和表示,合群村还组织村民学习三道茶、仗鼓舞、九子鞭等。每逢白族传统节日,村民便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度佳节。
良好的自然生态,独特的白族文化,合群村吸引了一批批游客。为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合群村建造升级了游客中心、民宿、停车场、白族体验馆等配套设施,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从看白族舞蹈到品白族三道茶,从采摘黄桃到认领优质稻田,“农业+文化+旅游”正释放出无限活力。
“白族三道茶,以及奔放、热情的歌舞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当地品种丰富的扎染产品,大家购买的兴致也很高,充分说明其受欢迎的程度。”《阿根廷华人网》总编辑崔明才表示,这种将独特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做法,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谈及未来规划,钟白玉表示,将继续探索做好做优乡村生态游新经济,让更多人了解白族人家的老故事与新生活。(完)
中新网长沙6月30日电 (张雪盈)6月30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本次研讨会以“职连中非、经贸共赢”为主题,中非双方相关政府官员、有关院校、行业代表等围绕非洲技术人才培养、中企在非人才本地化,当地员工职业技术技能提升等议题进行探讨。
近年来,湖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打造中国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示范高地,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湖南自贸区、湖南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和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等平台,吸引了49所国内优质职业院校和110余家龙头企业,共建海外培训基地24个,每个为企业开展海外员工技能培训21万人日以上,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在加纳国家资产管理局局长爱德华·博阿滕眼中,世界各国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为非洲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广阔。
为构建中非长效合作交流机制、丰富职教合作内涵,湖南鼓励中非职业院校立足地区产业和自身特点,推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通过国际合作更好地为职业教育发展加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夏智伦表示,省教育厅将主动对接“未来非洲”计划,推广建设一批“鲁班工坊”“楚怡工坊”,在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广泛开展非洲本土人才培养;推动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共建共享;支持职业院校建设国际学生招生基地,扩大面向非洲招收留学生规模;密切各层级多双边交往,继续实施“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持续开展中非人文交流活动,拓展中非职业教育合作领域,厚植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友谊。
“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中非职业教育将深化双边合作,拓展更多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合作项目。”埃塞俄比亚投资委员会副主任丹尼尔·泰瑞萨说。(完) 【编辑:刘欢】